E滁州招聘网
苏滁园区
一、基本情况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11年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重要成果之一,是苏州工业园区首个省外合作共建项目,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省际间协调推进的示范项目。园区由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中新集团和滁州市合作共建,计划通过10—15年的努力,在36平方公里区域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亿元,带动区域投资1300亿元,实现GDP700—1000亿元,常住人口 25万人,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新城,成为苏州工业园异地复制提升的新典范和滁州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增长极。

二、主要特点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2012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在苏皖两省、苏滁两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中新合作的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的新探索、皖版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试验田”的目标定位,全面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在规划理念、建设标准、产业层次、运营模式等方面取得全面进展,园区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经营收入三个重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总额分别累计超百亿元;实现了在全省开发区中争先创优, 2016年、2017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分别位列第十二位和第九位。
一是建立市场化运作合作机制。借鉴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管理的成功经验,实行“双主体”管理机制:成立苏滁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负责征地、拆迁及政府性投资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包括水电气源厂建设)。滁州市政府通过滁州市城投公司与中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开发主体,负责规划编制、道路、河道、绿化及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管理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管委会与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会两委”工作机制,即定期召开管委会、开发公司联席会议,重大事项坚持共同协商、共同决策,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和规划审批工作委员会,建立了高效运转的共建推进机制。通过双方共同努力,2015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加快苏滁等合作园区建设,标志着园区建设被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推动安徽滁州和江苏苏州合作共建,打造跨省、跨江承接产业转移园区。”
二是编制高起点的发展规划。按照“产城融合、产业先行、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理念,投资3000多万元,委托新加坡邦城规划院等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单位编制各类规划30项,对产业、商住、配套用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明确产业、城市的发展节奏和实施路径,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开发。2013年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滁州召开全省开发区产城一体化推进现场会,将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规划编制的体系以及实施的路径作为样板复制推广到全省。2016年9月,通过积极努力,成功获批以苏滁现代产业园为主体的滁州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三是集聚高端化的产业板块。围绕“高端、品牌、外资”,开展全方位、全球化招商。累计签约引进工业项目204个,协议引进资金超550亿元,其中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29个,注册成立企业200多家,在建工业项目35个,竣工投产企业70家。拥有国能锂电池、长久专用车、台湾达亮电子、南方黑芝麻食品、胜华波汽车电器、大禹新材料、茶花智能家居、寒锐钴业等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投资的旗舰项目14个,初步搭建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营养健康四大主导产业的“四梁八柱”,成为滁州招大引强的新平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建设高标准的承载平台。按照“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规划理念,委托世界顶级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规划成果被安徽省作为样板面向全省复制推广。9平方公里产业片区和5平方公里城市片区实现“九通一平”,实现“六个一百”: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道路、河道近100公里,保障房100万平方米,厂房超100万平方米,商品房超100万平方米,绿化超100万平方米,形成了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依托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2016年9月成功获批为首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五是引进高水平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全方位加强与中新集团的深度合作,引进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城市物业、地理信息、人力资源四大核心管理品牌,采取“请进来”委托管理等形式,多渠道引进和培训人才,形成了专业化管理团队,实现了管理服务的无缝对接,实施了精细化的管理。依托邻里中心借鉴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的成功经验,以服务功能为主,以方便家庭为原则,创新形成自已的特色,实现社区商业、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组织建设“四位一体”新模式,为滁州市开发园区和农村城镇化探索出一条新路;推行城市管理物业化,以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道路保洁、绿化亮化等29项功能一体化管理;加快人口、法人、地理信息三大库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园区。设立苏州模式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行“二号章”行政审批,实现封闭管理运作。建立“市民学校”,探索社区商业、管理、服务和组织建设“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和人口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改革新探索。
详情
园区推荐企业
共有 158家企业 正在招聘,849个职位 等您加入!